所有文字均出自於FACEBOOK 愛書人社團,我針對以上數本書籍閱畢後的心得/推薦。

 

 

 

 

 VX0032SC  

 

《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

 

本書籍屬於城邦出版《改變歷史的50種動物/植物/礦物》系列作品之一,為2011年出版之科普書籍。

Anobii上有網友反應本書使用「遠東」「近東」等說法,有點太歐洲中心思想,不過在歷史的考究上,本來就是以(西)歐洲為中心,否則也不會有所謂的「新世界」與「舊世界」的說法。

 

本書除了有精美的圖片還有詳細的解釋外,還揉合了東西方各種神話故事,在介紹該動物時一併簡介各地以該動物為形象的神話,還有造成人類的重大事件影響,例如大鼠與跳蚤所造成的黑死病;蝗蟲所造成的蝗災……等,算是滿值得一讀的書籍。

 

作者之所以說「改變歷史」,將各種動物按照各種用途,劃分「實用」、「醫療用」、「商用」及「食用」四種功能,並有簡介為何他會選用此動物做為他改變歷史的代表性。

 

不過建議閱讀前要先對地理、上古史(例如:《人類大歷史》)及基礎世界史有基礎概念,閱讀起來會比較容易咀嚼。

 

 

 

 

 

 11120523_10205209066358994_5785816836579326681_n  

《百年孤寂》

 

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在198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作品,內容主要是在談南美洲一個虛構市鎮馬康多(Macondo)的故事。故事貫穿邦迪亞(Buendía)家族七代,一百年多年間的興衰史。事後我查詢wiki才發現整篇故事都在暗喻南美洲百年來關於戰爭、殖民、鬥爭以及流血的歷史

 

故事整體而言非常精彩,不過家族人太多,又喜歡取一樣的名字,搞得需要一直不斷去看人物介紹、家系圖才能夠釐清關係概念。不過話說這個家族的人也太喜歡家內亂倫了吧(汗)。

 

由於本書多版本已經絕版,我運氣超好剛好興起閱讀這本書的念頭,恰巧讀冊看到一本150的二手上架,立刻買入,躲過在網拍上被人坑錢(網拍都400起跳QQ)的厄運。讀起來跟約翰.克勞利(John Crowley)的《最後的國度》有點像,一樣都是帶有奇幻色彩、談論一家族多代人間的互動,只不過Crowley的背景是以北美為根據,Márquez這本則是南美。不過兩書相比比,高下立判。Crowley那本有點冗贅,人物刻劃上又沒有Márquez這本這麼精彩(《最後的國度》我目前進度才快要看完上集而已,很磨耐心的一套書)。

 

Márquez這本《百年孤寂》裡頭的人物都十分立體,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閱讀時格外有韻味,有種莫名抽離現實生活的錯覺,每一個人物也都各具有不同的隱喻。整體而言,十分大推。

 

另外這本書尚有另一譯名《一百年的孤寂》,是由宋碧雲所翻譯的遠景版,號稱是每一個愛書人一定要收藏的夢幻逸品。但個人只能收到這本志文版的,不過我覺得足以、足矣。

 

 

 

 

 

 

 10982390_10204997395307350_1081921561618393535_n  

《無緣社會》

 

本書是NHK記者針對「無緣社會」下的專題報導,其原先是議題節目,後來使文庫化而成了這本書。(公視曾經有播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

 

內容主要探討在社會高度發展下,越來越淡薄的人際關係,使得人們開始有「不想麻煩別人」這種看似高尚,但卻是建築高牆讓自己在裡頭乾涸而亡的現象。每年日本有三萬兩千人,是死後無任何親友……或者無任何親友願意出面治喪,而讓政府協助後事的。社會的冷漠,造成了這種無緣社會。而我出自於……怎麼說……擔心以後我也會這麼一個人孤單的死去的恐懼,而對這本書具有高度的興趣。

 

內容由數個記者分別撰寫,分別以不同屬性的對象報導當下日本概況。例如有護理師退休,由於年輕時忙著工作及四處與同事遊玩,忽略個人感情生活,而孤老的老奶奶;也有年輕時因為債務與生意失敗,但卻在年老時結識鄰近幼稚園孩童,而有了「第二次父親機會」的笑顏爺爺等。

 

除了上述故事以外,該本書還做了節目後的追蹤。尚有眾多日本青年,在NHK專業上進行交流,由於畏懼自己也成為無緣社會的一份子,而彼此約出來碰面,想要定期聚會等。

 

這本書除了可以了解當下日本社會概況外,也會讓人反思台灣目前現況....還有會激發個人想與他人連結的意圖,是本非常推薦的社會科學書籍!!

 

(這本之前好像在《雙人床,六枕》一文裡有略提,不過這次把它獨立出來了)

 

 

 

 

 

 11150317_10205263831968100_2742707962400724246_n  

《安慰的藝術》

 

本書寫給以安慰、支持身邊友伴的非專業人士,已經正在從業的專業助人者。

 

作者的背景資料是諮商師,由於鄙人從事相關產業,誤以為是專業研習書所以購買,不過購買閱讀以後才發現其實也非常適合普羅大眾閱讀,適合給喜歡傾聽、渴望能夠幫助他人者。

 

不過對於希望「自助者」可能較為不足,畢竟本書是寫給「助人者」,所以對於看習慣心靈成長自助書籍者,可能會略顯失望,另外由於文化背景差異,有些於台灣之環境也並非完全適合。

 

由於本書眾多精要,外加上撰寫/閱畢當時恰巧朋友來訪,遂沒時間騰上完整筆記,略為可惜。總之,是一本十分適合閱讀,能夠教導我們不會踩到悲傷者地雷的一本作品。

例如我們喜歡用冠冕堂皇的話鼓勵受難者,但他們卻根本毫無受幫助感覺,只覺得受敷衍。

例如我們常常說這是上天/神明給予的試煉,但他們卻只覺得為何他要獨自受苦。

例如我們常常說如果需要幫忙就來個電話,但他們更希望我們直接問他什麼時候有空,你想要去探望他!

例如我們常常向受難者列舉比他更為慘澹的例子,但他卻根本從中得不到協助。

 

真正幫助他人、安慰他人的精要,就是不要空口說白話,說你能夠理解或者經歷過類似世界,而是要感同身受,坦誠地告知你的關心,而不要一股腦地追問,告訴他你願意等候他(如果他認為需要對你說),告訴他你是知道他的痛苦,認為在他身上發生得一切都是非常難以置信的,而你要他知道,你是支持他的,願意在他身邊的。即便你什麼也說不出來,待在受難者身旁什麼也不說,也或許是最大的支持。

 

 

 

 

 

 

以上,短評。

arrow
arrow

    Freaky Perso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