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chej5h_460x580  

 

 

 

歷史課本沒寫出的隱情

作者: 譚健鍬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4/04/21

語言:繁體中文

 

 

《聖人請卸妝》

作者: 咪蒙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5/03/12

語言:繁體中文

 

 

 

我承認閱讀經驗都是主觀的,所以你說好我不一定說好,我說不好你不一定覺得好。

昨天夜裡我翻閱了《聖人請卸妝》,直覺是因為我先讀過《歷史課本沒寫出的隱情》所以才會有這種心情。

讀到一半,我腦袋裡的想法是,「這是什麼糞作啊!?」

 

 

 

 

如同《聖人請卸妝》作者自序裡所寫的,因為大量宮廷戲劇,好比《步步驚心》、《甄嬛傳》等,所以開始出現了歷史熱,使得市場上出了一批新的歷史書迷。

我想這兩本書或許都是這種市場熱下的作品,可是兩本書卻完全不同風格。

 

 

 

 

我先來談談《歷史課本沒寫出的隱情》。

《歷史課本沒寫出的隱情》的作者是一位中國醫師,內容所要說的是,根據大量考究,他推測某一個歷史人物可能罹患了什麼疾病,好比說他推測屈原有酒癮,從屈原的大量文章中可以得知,而投江很有可能是因為酒醉導致。十全老人乾坤皇帝很有可能在執政晚年罹患了失智症,而致於晚年太子立了又廢、廢了又立。導致諸葛亮死因極有可能是消化性潰瘍,而係其長期不正常飲食而致。國姓爺鄭成功非常有可能初來台灣不久,就中了登革熱,如此一代英雄驟然凋零……等。

你說這是推測,沒錯這是推測,不過作者譚健鍬除了是醫師以外還富有良好的國學及歷史造詣,他用大量的文獻考究,除了發病時/後相關人等(歷史人物本人、友人、地方誌……等)的著作和文獻外,還考量該歷史人物長期的飲食、生活習慣,加以診斷,最後並附記如果該歷史人物活在現代,要如何改善飲食、改變生活習慣,以戰勝疾病。

 

整本書文藻華麗,大量的參考文本,全部在分篇中一一表列,是一本除了有翻案色彩外的歷史文集以外,還佐有醫學衛教,使閱讀者能夠反思自己生活,是一本非常優質的社會科普兼歷史書籍,而且文筆又好,就像在閱讀每一個歷史人物的簡短病歷冊子,重點是還兼描繪了背景資料,所以就像是閱讀小說一般。(至少有一半的閱讀經驗是這樣)

 

最有趣的是,這名中國醫師雖然是中國人,但是因為大多在廣州求學,而後在澳門職業,所以一點中國官方色彩都沒有,談論國民黨以及台灣事務時絲毫沒見他政治色彩,一度我都懷疑到底是不是香港或是台灣醫師。

 

 

 

 

我以為《聖人請卸妝》也是類似的書籍,不過就把重點放在醫學以外,而放在該歷史人物的醜聞。結果非也。

說真的我看的非常生氣,氣到昨天半夜翻起,真的很想要打開電腦寫文章大罵一番。

通篇……我說通篇都是網路用語及中國用語,什麼牛逼、靠譜、XX門、爆料、你ㄚ、注音文、哥我、姐我,一開始我還以為是鄉民的作品(按:指PTT愛用者,不斷創造大量網路用語),可是絕對不是因為鄉民色彩濃這麼簡單,因為我也是鄉民啊,可是看到這種大量網路用語的書籍就會覺得很受不了。後來查詢以後才發現作者也根本是個中國人,所以才會用這麼大量的中國網路用語,就是因為如此,一開始我才會誤解是鄉民所寫,因為PTT上有部分的用語是來自於中國網路用語。

用語就已經讓人很難受了,通篇都是用該歷史人物倘若來到現代,開了什麼記者會或者在自己微博上寫了啥說了啥,或者是某某人得知該歷史人物,所以特地上網爆卦說了什麼……這種毫無考究,幾乎全盤推測的事情竟然可以這麼放心的寫出來,重點是刻意的令人有點作嘔,而且還出了一本這麼厚的書籍?

所有考究就條列在書本最後面的附錄,就列出一堆書單。這是你考究的方式?這樣要閱讀者如何查證起,你是怎麼有這種推測的?應該內文裡任何你推測的地方都要下註腳,最好檢附你所推測原文,那原文是出自於你附錄的哪一本書,這樣才是考究啊!你這樣把「參考書籍放在後頭」,這樣一點其來由自的感覺都沒有啊!

 

作者最後面的後記還寫說自己特定跟自己的歷史老師拜會,說知道要有謹慎的心情,所以特地考究還是啥……你這個叫做考究嗎?靠這根本就是你的小說創作嘛~所以推測跟設想都是來自於想像,可是歷史人物奇就奇在他與我們的時代背景不同,你不從他那個時代來「探索」他的行為,卻從現代來「想像」他來到現代會怎麼樣,怎麼都看起來不過就是你的個人揣測,不是嗎?

這就算了,通篇文字還不知道在說什麼,我看了一兩篇,直覺得幾個字,「嘩眾取寵」,根本就是跟著作者自己說的歷史熱,而刻意出版的作品。

「糞作」根本。

 

 

 

雖然某程度上這代表大眾閱讀喜好的悲劇化,因為就是這種書才會賣翻,而認認真真跟你說考究在哪裡認真要命的典籍沒啥人想看。可是我絲毫不覺的閱讀者可以從後者中獲得什麼知識,一點也不。

大概只能得到娛樂我想。

 

 

 

 

 

 

後記之一:《聖人請卸妝》其實是格友文西推薦的。……我只能說自己錯了不先去書局翻一翻QAQ,因為我真的以為該文的寫作精神跟《歷史課本沒寫出的隱情》一樣啊(淚)。還好是六六折買入的,還不算損失太多。

 

 

 

後記之二:這故事告訴我們「我看倒是一塊綠豆糕似的」果然如此,人各所好啊。

 

 

 

後記之三:我針對《聖人請卸妝》的批評真的很有火力,這大概是我這輩子看過最憤怒的一本書。所以我認為除了是糞作之外,對我來說也是憤作。

 

 

 

後記之四:最近幾篇都是閱讀後記……呃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其實還滿想寫雜感的,不過之前時間都拿去寫《我們都是食人族》讀後感,外加上這一兩個月合計買了20來本書,所以其餘空閒時間都拿去消化消化了。科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eaky Perso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