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商業周刊1285112讀到的一小段文章,頗有感觸。

 

其實應該根據這個主題打篇大長篇抒發,不過因為現在文思泉湧,想趁這個機會好好寫一下文,但又擔心不寫下關於這篇「別傻了」,就再也不寫了,只好硬生出這麼短短一篇小文。

 

 

(小文?可要說到做到啊?)

 

(正妹曉雯的圖呢?)

 

(哪位啊???????????????????

 

 

商業周刊1285期的封面故事是,一個握有MIT(麻省理工學院)的女子,竟然放棄了原本的高學歷、高收入,與自己在台大的幾個同學投入有機農產。

 

 

 

除了那個女孩外,還列舉了更多為了夢想從優渥地現職毅然放棄的青年人們,一共二十四位,幾乎都是大學聯考該類組的前百分之一的優秀考生,後來幾乎都進了好公司工作,坐領高薪。他們的父母總笑他們傻,擔心地幾乎一夜花白頭髮。

 

 

 

「孩子啊?我真搞不懂你!」

「你給我回去!別在這裡搞這種浪費錢的東西!」

「我要打死你!」

 

 

 

那些或許是父母親的回應,但是,他們最終都還是會關心你,怕你沒錢吃飯。他們可能永遠搞不懂你,也或許不會支持你,但他們都是你最終的堡壘。

 

 

 

為了夢想,為了理想放棄現在能夠擁有的,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決定。

 

一個人有了十元,他可能還會想要另外一個十元。

可是,竟然有人說,他不想要十元,因為那不是自己要的。

 

他要的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元,雖然什麼也買不起,但是能夠挣得一個不後悔地胸懷。

 

 

 

同樣是築夢,最終,商周的原筆者提到,他在柏林採訪其他同樣逐夢第年輕人時,他們提到,當他們告訴別人他們想創業,即使再怎麼不著邊際,都一定會有人會問,「那我能幫你什麼?」

 

 

可是,在商周本期所分享地這些優秀台灣創業新人時,他們卻最常聽到幾句話,「不可能!」、「別傻了!」、「實際一點好不好!」

 

 

我們常常都說外國人的創意好像總比台灣人的還要好,可是回頭想想,當你的朋友告訴你他的創業奇想,我們卻好像總在質疑,或許我們是擔心朋友變地一無所有,所以這麼關心地想要勸服他。

 

 

可是,再對照商周所引述地說法,或許我們也可以想想,我們也可以告訴或是詢問我們的朋友,「我能幫你什麼?」

 

 

別再當一個潑冷水的人,他的父母的感受一定比我們更加強烈。報導中的那些在台灣創業的年輕人呢,他們說到,他們還在等父母的諒解。

 

 

 

那朋友呢?如果我們身為他的朋友,如果我們的朋友勇於追夢。

 

 

 

或許,我們可以鼓勵他。

 

 

 

「加油!我能幫你什麼?」

或許,台灣人就能再創造一些新的奇蹟。

 

 

 

 

後記:

打短,感覺寫的很差…

 

看來我還是適合長篇大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eaky Perso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