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嗚。」
「學妹都不理我。」
上面這兩句話,是一個起手式。
關於,一連串廢話的開始。
故事是這樣子的,我有一個朋友,名喚走狗。
在這裡不得不小小的澄清一下。
(這是學「台灣吧」的吧!!)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dio
話說幫忙宣傳一下。
總之「台灣吧」是幾個年輕人製作的,目前這一檔節目是每個月一號的晚間八點,主要以動畫方式在簡介台灣在日治時期的歷史,非常有趣哦!
好的。我還是要小小的澄清一下。
我這個叫做走狗的朋友呢。他前年結婚,然後一個月後就又離婚了。
他每一任女朋友,都是被劈腿作終,每一任哦,是每一任哦。
結婚的那一個老婆,也是他發現女方跑去其他男生家過夜,暴怒,所以離婚。
總之,他大概幾個月前……約莫就是兩、三個月前,偶然在公司的外部訓練,認識了一個名叫做「Candy」的女生。
但我覺得這個名字很遜炮,感覺就像是Candy Crush玩太多的小屁孩,所以就自行用Peggy來代稱那一個小屁孩女孩。
當然,無論手機打字或是電腦打字,中英文切換總是麻煩,所以我就都用「佩姬」代稱該名女子。
總之呢。走狗他畢竟也已經三十多歲了,就這麼走老派路線多年,認為追求女孩就是要儘可能地找話題、硬聊、約對方出來、送禮物、追求……等。
期間他忍受被鴿子、送花不理、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女生到後來幾乎都不理他了,不過由於他終於幫女生買到了兩張江蕙演唱會的票,所以女生終於回他訊息了。
「還能夠買到更多票嗎?」
大概就是這麼一句話。
女方索票以後,也假裝沒事,而明明說好要支付價金的。
一直到走狗陸續傳訊息問是否要給他票券的費用的事情,佩姬才終於回了訊息,匯了款。
那段時間,他動不動就傳訊息。
「嗚嗚。」
「佩姬不理我。」
或者,「哀哀」,「佩姬不愛我。」
所以現在我就也都會用,「嗚嗚」「學妹不理我」來當作我跟走狗的對話發語詞了。也就是一個既定的起手式。
但是,學妹其實沒有真的不理我就是了。
話說這一切說來也有趣。
(有趣什麼,這一整段我已經打第二次了。本來之前就打好這一段了,存在EVERNOTE裡,不過昨天晚上想要寫部落格的時候,發現被我誤刪了)
(回來)
(我老實說,這一篇文我大概分了好幾次,橫跨兩、三個禮拜才打完)
這一切說來也有趣。
我另外一個朋友,他叫做阿三,是我當兵的朋友。
其實我跟阿三……不真正的有話題,之所以會成為好朋友,是因為我能夠感受到他把我當成好朋友的心意。
所以我就順理成章的把他當成好朋友。
總之我們從當兵後才認識,這幾年都有聯繫,由於他中間因為女朋友劈腿,所以我跟我當時的女朋友非常積極地幫他介紹女生。
不過,他大多都不喜歡。
只是讓我比較在意的點是……他實在是不積極的過頭,雖然阿三現在已經結婚,小孩預計在五月要出生,不過當時他對我們介紹的女生興趣缺缺,就是沒有好好表現,連我們都感受到他有點敷衍。
時空跳到了現在,恰巧他工作認識某一個業務,也就是他大學同校的學妹,叫做艾咪。
這位愛咪呢,因為失戀分手,所以我們那位阿三呢,就把腦筋動到了我身上。
回顧過去阿三迎戰我替他介紹的女生朋友的態度,所以我對艾咪還算是積極,至少禮數很足,要有自信不能讓阿三,我的朋友,砸了面子。
只是……實在不知道要聊些什麼就是了。
所以,艾咪不真正不理我。
話說標題的,「阿九哥,近來可好。」也就是她最近傳訊息給我的發語詞。
但是,更重要的是……
不要懷疑,我又只是在隨便找一個話題搭話。
(以上這一段是我104年過年前寫的)
(莫名其妙,過了一個年,新年好。)
好吧。就讓這一篇成為關於愛咪的專文好了。
我跟艾咪,說真的沒有話題也沒有共同的興趣。
我的興趣現在挺好整理,就是喜愛運動,跑跑步、騎騎腳踏車,都非常喜歡。
也很能靜,找對地方我可以窩著看一整天的書,小說、還是教科書,我都行。
無奈這兩樣都是艾咪所不喜歡的,她甚至再三強調,「她最討厭跑步」。
其他的興趣喜好呢,有對上,就是看電影大自然之流。
但我實在不想要跟不熟的朋友看電影……再說兩個半生不熟的人看電影,怪尷尬的,有些刻意。大自然這回事,當然,我沒開車,雖然艾咪自個兒有車,我總不能約女性,「我們去大自然走走,妳駕車!」
所以,一直到阿三介紹好幾個禮拜以後,我也知道……
喪鐘響了。
不管有得聊、沒得聊,也總該約對方出來。
不能砸朋友的鍋。這回事我一直放在心上。
噢對了,佩姬還走狗錢了。
然後當時拼命幫阿三介紹女朋友的當時我的女朋友,也還我錢了。
離題。
總之,我就秉持著。
不能砸朋友的鍋。不能砸朋友的鍋。不能砸朋友的鍋。
這種心態,於是約了艾咪。
有時候我會想,真的有必要約對方出來嗎?
應該說是,在感情裡真的有必要這樣刻意嗎?
回頭看看我那位老派的朋友,他就是這麼個地老派的男子。
應該說是,多數的男子都還是走老派路線,拼命找話題與異性聊天、約對方出來、明顯就是追求路線。
但我一直不暗此道,畢竟我從來不喜歡走這麼般路線。
說說、笑笑、要不要出來、走走。
然後就自然地熟稔。
大概就是這些套路。
有時候我會想,學生時代大家自然而然,出了社會以後,要不是工作職場能碰到多一點人,那麼生活就是這麼樣地封地。
現在似乎好些,網路無國界,搖一搖,搖頭晃腦,低頭滑滑好像也能夠找到新對象。可是你真的不知道螢幕背後的那一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卻又心急,好似水鬼在抓交替,抓了一個是一個,比孩童抓週還要冒險。
小朋友抓週抓錯了,長大後還可以改變志向。
男女朋友抓錯週,乖乖,如果結婚後才知道,那豈不是撞見死胡同,想繞出去卻發現後有追兵。
那麼你說,只好請朋友幫忙介紹了。
但是朋友介紹的,好像朋友就這麼鎖定,「讓你們發展發展」,好像又不能進度太匱乏,否則似乎就對不起他。
好像一段時間就得硬拉對方出來救援一番,但男女交往不就是應該順其自然,有得發展就發展,沒得發展就應該放水流?
「阿九,近來可好?」
她這麼問我。
「艾咪,近來可好?」
我這麼問她。
好消息是……我終於約了艾咪,打算這幾天要出門走走。
「男生要主動一點啊。」艾咪這麼說。
然後,希望一切順利,我指得是順其自然的那種順利,而不是非得要有什麼進展的那種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