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

我老實說,我對於書本這件事情,有種莫名的偏執。

比如說,我手邊不能夠沒有書,否則會心慌慌。而這種心慌,大概是這一兩年養起的習慣。

 

又,剛才想起。猶記得大概上個月、抑或者是上上個月,我寫了篇文章,總結最近買的幾本書,然後一一介紹,可能簡略的幾行就行了。忽然覺得這種概念不錯,所以如果以後每個月能有閒暇時間,我都想要這麼做,有點類似讀書心得。

當然,特別優秀或者特別有感觸的書籍,我會想要寫一篇專文,例如之前有寫過得《時光之輪》、《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之類。

而這篇,想要藉題發揮的,就是張戎《慈禧》,副標題則是《紫禁城唯一的男子漢》

 

 1412216003-1831819255  

 

 

 

 

張戎,毀譽參半,尤其是這一本《慈禧》

引用我在Anobii的評語:

「常聞道,歷史不過就是勝利者文學。


   又聞喬治歐威爾在《一九八四》書中又說,「誰控制過去,誰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誰就控制過去。」

我們在歷史課本上讀到的,「公車上書」、關於康有為、梁啟超兩人,保皇派的鞠躬盡瘁,為了君主立憲而不遺餘力、流亡海外,在本書中變成了野心勃勃的自詡聖王,孔子再世的一己帝制私意。

 

回頭省視,到底那些撰文者,熟又站在勝利者的姿態,意圖扭曲觀文者的想像?
   而我們是不是又受到了那些一股腦,未經思慮就熟記,誤以為是事實,卻被逼著應付考試而只好勞計腦海?
   對於歷史課本上的那些,我們又真的思考了多少?閱讀本書以後,我不斷反思著……

 

但是,就如同本文道,歷史就是勝利者的文學。


本書立論大異其趣,但附有詳細的考究,所有推論都其來有自。

不管你信不信,總之我是信了。

用截然不同的觀點,綜觀清朝末一百年的歷史變革,回頭反思慈禧太后,這個本書被號稱是「紫禁城唯一的男子漢」,似乎真的有那麼一點樣子。」

 

 

 

還記得歷史課本上寫的嗎?

我約莫是13年前念高中的,雖然已經距離現在一段時日,但我想歷史文本上的內容,應該不會改進。

我們都知道,我們都以為,光緒被慈禧太后囚禁於瀛臺,即便我們根本不知道瀛臺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我們都知道,我們都以為,光緒在位時曾經有所謂的百日維新,也就是戊戌變法,但因為守舊派慈禧太后的反撲,導致光緒被擒,康梁二人就此逃到了日本。

主張維新的六君子,也就是譚嗣同等人,就這麼被斬首了。

 

 

 

 

這大概是歷史課本上所說的,然後,我們還知道,清末的改革人士分為兩派,一派是孫文的革命派;另外一派則是康有為的保皇派。

一派主張廢除帝制、民主共和制,另外一派則主張保皇,君主立憲制。

 

 

 

 

 

 

我們大概還從後來其他歷史學家,甚至是民間歷史愛好者所分享的,孫文無用論。也就是,孫文,也就是我們的國父,雖然早年就奮力於革命事業,但事實上卻毫無貢獻,原本負責的募款,返國時卻張揚,「我雖然沒有帶回革命基金,但我帶回了革命的精神。」

 

 

 

 

 

只能說我們的國父,果然是嘴砲派的始祖。

 

 

 

 

 

 

張戎的這一本書,首先我不能說她說的、她寫的一定對。

畢竟她的作品本來就是夾敘夾議,當然,不可否認她是主觀的

 

 

 

 

 

但是歷史本來就是主觀的。

而且是勝利者文學

打個比方,清朝後來被民國取代。

我們民國人,不就是漢人嗎?漢人來寫關於滿人執政的歷史,怎麼想都不客觀。而我們民國人,如果至今仍在滿人下執政,你會想要寫一部「我們被統治」的歷史嗎?想當然並不會。

 

 

 

所有歷史學家都在探究所謂的「歷史事實」,可是歷史事實往常只有當代當位歷史人物才會知道。

例如,《賽德克巴萊》也只不過是模擬了當時莫那魯道的抗日想望,而莫那魯道當時為什麼要帶著族人傻呼呼的襲擊日本人,只有莫那魯道本人才會知道

 

 

 

 

換言之,所有歷史學家都只是建構「想像的」「歷史事實」,而我們,也就是閱讀者,就只能依賴那些主觀的「歷史事件」,久而久之,就當成是「歷史事實」了。

 

 

 

 

張戎的這一本書,大大的挑戰了你我的認知。

 

例如,袁世凱。

我們都記得他嘗試恢復帝制,且他這麼一個強人形象下,逼得孫文讓位,讓袁擔任大總統,而他就利用此機會,昭告天下,準備就任袁大皇帝。

我也是閱讀了相關史料以後,才大大的發現原來袁世凱還真的是一個強人,他允文允武,更是當時清末明初的一大悍將,而不只是像是歷史課本上所描繪的那一個利益薰心的王八渾球。

 

如果按照本書的想法,袁世凱協助康有為叛變,殺了慈禧,可能過了不久以後就換成是康有為自立為王,那麼歷史的走向可能又全盤不同。

姑且不論本書的推論是否真實,我想到的是中國歷史中,一場又一場的屠王叛變,再來各方擁兵者就會開始自立為王。這種情勢大概比民國初年各軍閥各據一方還要難看。各軍閥自立一方,是因為他們自視是將軍領頭,而沒人敢當第一個恢復帝制的王八蛋

你說,後來袁不是恢復帝制了嗎?當時的袁恢復帝制時代,百姓以及知識分子都已經有西洋的啟迪民智了,所以勢必受到各方反抗、輿論的撻伐。

但如果是康的自立為王,是漢人,又是知識分子,是不是會就此受到各方擁戴,但同時又會有眾多野心份子也自立為王。而當時中國最大的敵手,也就是日本……可是不對……康不是親日派的嗎?如果自立為王,各方又開始出現了自立為王的王八蛋們?不就是日本侵華的最好機會嗎?而康為了保住王位,是不是就此與日本攜手合作,而成為日本的藩屬國呢?

 

 

 

 

雖然某程度上戊戌變法是因為袁世凱的走漏風聲,才會造成光緒一派失利。

不過光緒一派的康梁,又真的是為了全民的福祉嗎?

當然,張戎有其見解,他認為康根本就是存有自立為王的野心,從他的某些自評文章就可以知道,甚至也找到了他事後竄改書信的證據。例如康自詡為孔子在世,認為孔子雖然在當代並無實權,僅僅只是一個精神象徵,但康認為孔子有能力成為天下共主。

是否暗示自己,孔子再世的自己,也有資格成為天下共主呢?

 

 

 

 

 

 

這個推論實在有趣。

 

我個人的推論則是……

保皇派基本上就是一個怪異的事情,當代有革命派,也就是推動民主共和思想,為什麼康派一定要保皇呢?當代時勢就是慈禧,他們眼中的大魔王、大壞蛋,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們得到的教訓還不夠嗎?為何還需要天子的存在呢?

雖然革命派的後話也不見的理想,例如漢人就在奪權後,大大地屠殺了滿人。無怪乎溥儀,這位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會成為日本人扶植下的偽皇帝了。

 

 

 

 

 

 

我對於慈禧,還有本書的立論,當然也只是我的個人想法。

值不值得分享於此,當然我個人覺得是毫無需求的。

外加上之前也陸續閱讀了呂世浩老的《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讓我不禁回想起過去所讀的那些歷史,甚至是我們的現實生活。

 

我們往往聽見什麼以後多不加以思索,甚至奉為圭臬,就這麼難以撼動改變我們的思維。

從書上讀到的那些,我們信以為真。

 

 

又打個比方,社會心理學有所謂的「負性效應」,也就是我們往往對於「負面評價」特別難以抹滅,就像是八卦。我們常常說三道四,但我們卻不總是在說,「某某某事實上是個大好人,我那天看到他扶老奶奶過馬路」,卻總是在說,「某某某真壞,我那天看到他踢老奶奶」。

 

為什麼,因為我們就是喜歡嚼人舌根,深深地記住了那些負向的評價

因為人際間的攻訐,本來就是人類演化競爭的一環。

 

 

 

 

就像是慈禧,我們只記得他是個挾天子的守舊派,但卻忘記、忽略了雖然是被槍桿著逼著進步,但她的作為早就超越當代的天子,例如道光、例如咸豐……

當時的道光以及咸豐,都與慈禧遇著了一樣的事情,但只有慈禧做出改變。

 

 

 

 

讀完這一本書,讓我不禁反思起。

歷史課本上到底還有哪一些,是我們不加思索,就這麼被洗腦的。

而我們討厭的那一些人,是不是真的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討人厭?

 

 

 

 

 

我們到底有多不認真的在過生活呢?

 

 

 

 

 

所以,盡信書不如無書。

盡信言不如無言。

 

 

 

 

 

 

後記:

 

關於這本書,說這本書真的一定對,我不敢保證。

不過,倒是一個機會讓我們回頭去探訪,關於那一個時代下,另外一個角度的慈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慈禧 慈禧太后 張戎
    全站熱搜

    Freaky Perso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