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最近一本閱讀(快要)完畢的是《散文類:新時代「力與美」最佳散文課讀本》,呃……這本書哪來的?啊就買的啊。

(不是問你這個問題)

(事實上是用紅利免費換的啦)

(掩面)

 RL1281  

 

 

 

撰文者先看了看編者自序,這本散文選係兩個中文系教授,為了在課堂上傳授散文課程,避免教材準備之麻煩,所編輯的散文讀物。

嚴格來說這算是教材,比較不能叫做讀物,內文收攏了近五十年來優秀的散文作品。

讀到快完我發現,劉梓潔的《父後七日》也收錄其中,天啊!劉梓潔,她明明跟我們差不多大(她姑娘是1980年生的),竟然也被收入了這部最佳散文選之中!

 

 

 

這種感受大概就像是翻過了《歷史檔案館》(The Archived),發現作家Victoria Schwab竟然小自己一歲一樣震驚。

雖說為數眾多的青少年小說,尤其是西方青少年小說,作家年紀本來就跟我們差不多甚至比自己小,但是看見翻譯作品的作者與自己年歲相當,免不了讚嘆,畢竟翻譯作品是在國外銷量頗豐,或者國內獨具慧眼的經紀人購買版權,才有辦法進到台灣市場,代表作品本身的素質很高,至少作者的機運真的非常非常好,所以才令我驚嘆!

但不可否認有些翻譯小說仍然悲劇,不過不能確定到底是宣傳悲劇、翻譯悲劇,還是作品本質上悲劇,就不在此討論

 

至於國內的輕小說很多作家的年紀跟我們差不多,有些還是自己朋友呢,科科。不過多數的作品都慘不忍睹,看那精美的PTT小說吐槽版,被評為糞作的台灣輕小說比比皆是。

另外,台灣的輕小說似乎已經成為「青少年文學」的代名詞,不過撰文者倒認為只是大伙的誤用,輕小說完全不等於青少年文學,兩者所意圖陳述的事兒是完全不同,不過青少年文學已經幾乎被輕小說給消滅或者同化了,至少在台灣是如此。

說到國內作品,不得不說一下輕小說其中一部目前算是非常當紅的作品,《有五個姊姊的我就註定單身了啊》,其作家「啞鳴」,事實上也是我們同一團的作家。他其實寫作水準很夠格,不過為了市場所以全力放在輕小說,我自己覺得浪費了他的武功就是了……

 

 

 

總之撰文者我,本來就愛看小說這點毫無問題,不過自從開始自個兒寫了小說之後,才發現自己的文筆很差,雖然說還尚稱流暢,不過用字上卻十分貧乏,而且贅字甚多,無論是「那麼」、「那」、「這」、「然後」、「了」……等,都是常常出現的贅字,除了贅字以外還有大量的自創語句,我一直覺得半架空作品,獨特的文化發展下難道不行有作者的自創語彙嗎?顯然讀者們對於不熟悉或者沒見過的用法,接受度不高就是,彼時就一直不斷被推文找錯字糾正。

贅字這一點在更密集的檢查下已經稍稍好轉,也能夠更省字,不過這是密集的部落格寫作換來的。大學時代的部落格寫作頂多培養文字使用的習慣,小說停筆之後的部落格寫作,尤其最近這一兩年,改以書評以及放肆取代,這時較多的檢核、檢驗,才有這麼一點點小小轉變。

關於用字這點我一直不曉得該怎麼精進,長期以來大多就是閱讀翻譯小說,翻譯小說嘛,你懂,譯者的中文造詣佔八成,如果原文華麗,稍微展現一下高超的翻譯水平,讓你讀的時候覺得,哇嗚這句子不錯,可是說要從中間學到什麼,真的不容易,畢竟中文的文字結構和文化本來就跟西方有所不同,何況譯者大多比較多的心力在翻譯稿件,通常接獲稿件以至於截稿期限,可能並不充裕,幾萬字甚至十幾萬字的外文,光翻譯就被搞得七葷八素,無法責怪他們出現了外文結構中文用字的怪異句法,或者平舖直述沒啥靈魂的文句。

我的心態是,閱讀翻譯小說,大概就見見他們如何設定、故事走向如何安排,嗯哼原來可以這樣設定、可以這樣玩,至於用字筆法上,就沒法習得太多。

這半年以來接觸較多華文文學,無奈都是中國作家,所以憋不住都有一些中國腔,這倒沒啥,我自個兒覺得有趣,不過對於字面結構來看,好像幫助也不大。

我左思又右想,到底該怎麼著呢?

 

 

 

一直到日前閱讀了Jonathan Franzen的《如何獨處》,那本書幾乎可以說是他的散文集,當然仍然是翻譯作品,不過從中一窺他的精神跟他的想法,會覺得這人還真是讓我打從心裡的讚賞、認同。

似乎閱讀也非必定得去觀照情節,不是見了勇者如何打倒惡龍才是讀,如果望了望你思索現在那時彼時,也有趣味。

那麼我就在想,那何不讀讀台灣散文呢?

 

 

這就是我開始讀起這本《散文類:新時代「力與美」最佳散文課讀本》的由來,事實上收穫滿多,值得一讀再讀。散文真的是個人技藝的展現,靠的不是故事情節,而是談論的溫度、揮毫的深淺、談著似是卻又不是的事兒、論的就是也世事的事兒。

 

不過撰文者發現其中的有趣之處,不是說哪兒有趣,是如果自己的有點認識的人,好比格友「小聃」的華麗散文,會覺得天啊妳這傢伙好強、不知道去哪裡學來這個詞彙、這個形容。但在這本散文本裡,余光中老師所被選入的那幾篇,文藻絢麗的讓人刺眼,我連忙遮著眼說太陽好大,小李子快點把我的墨鏡拿來。

根本看不下去,只覺得賣弄。

 

 

 

不是我說余光中老師哪兒不好,只是可能因為距離太遠,而你說得太深,我覺得你說的花不是花,是在說天殺的人工花,那香味、那彩奪的美,我無法意會、更遑論欣賞。

反倒是自己認識的人的華麗散文,好像因為能從中感受到些什麼、一些溫度、一些情境,好像飄落的葉兒就在眼前,從圍籬外的樹上轉了下來,又好像見著清晨透亮,清潔工拉著車,將它刮入了洞裡,搔刮聲更是在耳中攪弄著,所以一點覺得賣弄的味兒都沒有,大概是我其中的一點體悟。

(話說到底哪來的落葉啦,分明是撰文者昨天雷霆陣雨前,狂風捲著如冰雹地落葉時,沒忘記那個驚悚的場面罷?)

 

 

 

好吧總之,我只是在分享近期閱讀散文的想法,事實上相當值回票價,也讓我更想再去挖掘更多散文來看,至於原先期待期許增進用字的理由,並不是這麼重要,覺得是想要去探索想要知道關於更多中文的美好。

曾有一個網友埋怨著,她正在準備多益考試,目標是九百,大概本來底子就不錯。說道,中文扭扭捏捏,不若英文這麼直接直白,所以她覺得中文是一很沒有無趣的語言,我心想這跟文化背景有差異,咱們華人就喜歡兜一圈說話,也就是因為這麼兜一圈說話,所以研究了很多關於如何說話、如何表達、如何理解的事兒,導致中文總是有探索不完的事兒,永遠都有空間讓我們繼續學習、繼續成長,至少我沉浸其中。

 

 

 

後記:本篇,沒有後記。

 

 

 

 

 

 

arrow
arrow

    Freaky Perso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