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發表時間:2015.09.13)
(更新時間:2015.12.18心率區間說明微調)
(更新時間:2015.12.28新增garmin 235以及TomTon spark)
(更新時間:2016.01.20新增garmin 235實際使用心得)
(更新時間:2016.02.17新增馬拉松世界心跳三鐵錶)
(更新時間:2016.06.06新增EPSON-SF850B/W及相關比較)
(更新時間:2016.10.31新增Garmin35 以及心率三鐵表735XT的簡易敘述)
(更新時間:2017.07.08修正Epsom保固、Garmin各產品簡述、新增935)
用google搜尋,「GPS手錶」,跑出了這麼多令人玲瑯滿目的選擇,到底該怎麼選?
(圖片來源:GOOGLE)
是說我從來就不喜歡發這種科技產品類的比較文,多年前因為採買電子鼓,順手寫了一篇電子鼓的比較文,結果去年有人留言詢問最新電子鼓的問題,我心想那就順水好人做到底,硬是又跑去逛最新的電子鼓產品硬生了一篇比較文XDDDD
我人真的太善良惹wwwwww
從那時候開始我就下定決心不要寫這種會因為科技而汰換的比較文,可能今天寫一寫,明天何家廠商又出了新科技、新裝備,根本沒完沒了啊。
(是說更新資訊都要詳讀相關文章,真的很累人哪!)
不過,GPS手錶的確是一個大哉問,那麼就來非常簡略的寫一下。
另外請有三鐵需求的朋友見諒,因為撰文者上輩子大概是被淹死的,一向懼水,腳踏車三、五十公里雖然沒問題,不過因為遇水則伐伐伐伐木工,口吃了起來,根本沒可能挑戰三鐵,連小三鐵都沒可能(雖然也很希望可以挑戰三鐵嗚嗚),大概比我變陽剛變成超man阿哥連帶戒掉七彩戰服的可能性還低。
所以,本文主要會比較「市售心率表評比」、「CP王錶款」、「運動品牌GPS錶」還有我心目中的「王者慢跑表」,而由於近來有朋友也購入了Garmin 735XT,所以也會略提一下735XT,當然還有我自己後來升級的935 XDDDDDDD。
首先一定要說的是,「你真的需要GPS手錶嗎?」
任何裝備我都要先問這一句,「你真的需要嗎?」、「是需要還是想要?」、「真的有必要花這一筆錢嗎?」
如果認定需要GPS手錶以後,再來談談是否需要心跳錶。
有些人事實上並不真的知道GPS手錶是幹啥的,還有到底跟手機上的GPS-APP有啥差別。
事實上GPS手錶提供了更多進階數據,除了這一兩年正夯的心跳感測功能以外,還有非常非常重要的步頻偵測、攝氧量估算、完賽時間預測、落地時間、左右平衡,虛擬對手、配速提醒、間歇訓練提示等。(除了第一項步頻偵測,其餘幾乎只有進階款才有)
另外手機上的GPS晶片並不是其主要功能,所以準確性會較不足,大多除了GPS晶片外,還得輔以行動上網協助定位,但通常在基地台較不密集或者偏遠之處,常有失準或中斷的現象。
GPS手錶呢?由於衛星定位就是其主要功能,當然功能較強也較為精確,而且主要是仰賴GPS衛星,死角和盲點較少。
另外EPSON系列除了GPS科技外,也仰賴其特有的「日本準天頂定位系統」,當然增加了其準確性。
而Garmain主打的則是GPS加上Glonass(蘇聯定位系統),不過Garmin的手錶,除了920XT以及935外,都有電量較為匱乏的缺陷,所以也有很多人建議單開GPS定位就好,可以略為省電。
還有一點,那就是現在手機是越作越大台,或許是因為美國隊長正夯,所以人人都想要帶個盾牌在身上。(是說我覺得戴臂套真的很像啊!)
「可惡,水站還有多遠!?」
(圖片來源:MARVEL)
背手機跑真的徒增負擔,不如有錢沒錢買個好錶好過年,讓你在跑步時都能夠聽到其他跑友的讚嘆聲,「可惡,這個臭錶!」
(這怎麼聽起來一點都不舒服啊啊啊啊啊啊啊)
所以我們可以歸納,GPS跟手機比起來,有著體積小、好配戴以及減少負擔的功能,更甚者,還能夠提供更多更科學化的數據來增進運動表現。
另外,還有,有事沒事就可以貼個實穿圖來炫錶一番。
談完了是否需要GPS以外,再來談談是否需要心率功能。
心率呢?是一個進階數據,通常心率可以分為幾個區間,我簡單來說。
E區間,有氧耐力區:「輕鬆跑」
約是最大心率表現的65 – 79%,通常是心跳130~158間(實際依每一個人的最大心率而異)。
我以自身來舉例,我的5公里極速約在4:40左右,差不多慢於6:10-6:40。(配速慢於自己極速1:30至2:00或者以上)。
本區塊又稱為「有氧燃脂區」,是減脂最有效率的區間,我們所俗稱的「LSD」,長距離慢速訓練也是要調控在這個區間。
M區間,有氧動力區:「耐力跑/馬拉松配速跑」
最大心率表現79 - 89%,心跳介在158-178(實際依每一個人的最大心率而異),大多就是M區間。通常這也會是我們實際上跑馬拉松/路跑比賽的最佳配速。
本區塊的訓練大多是耐力訓練,通常我們在提升距離時的練跑,大多會落在此區塊,而長距離訓練時,則會落在此區塊的最低心跳值155-160上下(E區間與M區間的臨界)。
像我的5公里極速約在4:40左右,耐力跑的速度約莫就是5:10-5:40左右(配速慢於自己極速0:30-1:00左右),所以大抵上,我如果參賽一場路跑比賽,就儘量讓自己維持在這個配速。
LSD的速度則約在6:10左右。(配速慢於自己極速1:30)
T區間,乳酸閾值間。
最大心率表現89 - 92%,通常是心跳178-184間(實際依每一個人的最大心率而異)。
同樣的以我自身來舉例,5公里極速4:40,差不多就是4:40-5:10(配速就是自己極速0:30內)。
這個配速通常是我們平常練跑時催的速度,所以如果能夠搭配上心率錶,最完美的步頻(每分鐘其中一腳落地次數)是180,配上心跳180,代表用快速、輕快的步伐達成最適的心跳、速度與距離。另外,補充一下,通常一場馬拉松比賽,一個跑者只能維持15-30分鐘的乳酸跑,換言之,這等於是比賽尾聲在拉尾盤的配速哦!
A區間,無氧耐力區:「耐速跑」
當進入這個心跳區間,代表已經開始泰半用無氧方式來做有氧運動,原則上你會稍微喘不過氣來,不過這通常是短程加速或是訓練長程增速的心跳區間,短程加速例如欲超越前頭的跑者或是上坡前進,長程增速就像你想要訓練自己的10公里極速。
這個區間的訓練又被稱為「耐速訓練」,主要是為了進行速度的提升所進行的訓練。(約是比自己的極速配速還要更快)
I區間,無氧動力區:
就是一種使盡吃奶的力氣的感覺,大概像是國中小時我們測驗100/60公尺短跑時,終點前衝刺的階段。
(配速……還有什麼配速,就是衝了啊)
你可能會問,知道這些區間到底又能夠做什麼科學化的訓練?
是這樣子的,當你利用各種方法測驗出自己的「最大心率」時,就能夠仰賴心跳錶探知運動時的自己正在進行何種區間狀態,而能夠選擇是否要維持這個速度或者加減速,或者在每一次的訓練後知曉自己的步頻以及姿勢是否需要修正,能夠有效探知並選擇訓練方式。
當你想要讓自己的速度表現提升,就多使用A區間「耐速跑」的心跳頻率練跑;當你想要增加耐力,鍛鍊自己的比賽配速,就多使用M區間「耐力跑」的心跳頻率練跑;如果想要訓練自己的長距離耐力,就使用E區間的「輕鬆跑」來鍛鍊拉長距離。
上述的區間,又會因為自己進行長期進行有氧訓練而能夠使自己的心肺而有所增進,例如一年前你進行T區間「乳酸閾值跑」時的心跳是180上下,而經過一年的科學訓練以後,發現維持同一速度,可是心跳卻降至170上下,已經進入M區間,也就是「馬拉松配速跑」的心跳區間,代表心肺系統已經進步,應該嘗試再進行速度訓練囉~
文章提到的約略減均速的概念,只是一個估計值,因為身體即時狀態,是會隨著不同因素改變,例如爬坡、疲勞、情緒亢奮……等影響,均速事實上不那麼準確,只是一個在大量統計數據下的推估(利用多次量測所推估的結論),所以用這種推估來放慢速度假設自己的心跳區間,是會有誤差值的,只有即時心跳可以告訴你,你的身體,感覺到了什麼。
心率的價值在於能夠知道自己即時配速的「生理」狀態,除了在中短距離能夠知曉自己能不能更快以外,另外就是在配自己即時的馬拉松速度時,能夠更了解自己狀態,現在自己生理在哪一個區間,進入乳酸閾值就要放慢(乳酸閾值只能維持15~30分鐘,只適合最後階段的衝刺提速),如果距離還很長,就讓自己在馬拉松配速跟輕鬆跑的臨界,再慢慢慢慢增加速度提升到馬拉松配速,當再升高到閾值就再稍稍放慢。
心跳錶的好處是用自己的心跳,也就是「生理即時狀態」在配速,而不是用均速這種,在不同情境下不能同一適用的公式來套,即時均速來配自己的比賽速度並不是一個甚為準確的情境。比方說,我們會說設定今天要跑多遠,但身體一點都不在乎自己今天跑了幾公里(距離),只在乎今天跑了多久(時間),這就是身體的即時感知──身體只知道你跑了多久,疲勞累積如何,而不是你跑了多遠。
換言之,心跳的價值在於告訴你身體現在的感知,現在心肺系統負荷狀況如何,對身體來說這樣的速度是否太快或者太慢,你剩下多少公里,是不是需要再加快一點?是不是得放慢以免爆掉?當準備衝刺,心跳是否已經到達乳酸跑,還能不能再催一點?諸如此類。
利用心跳數據來真實感知自己的真實狀態來控速,而不是用即時配速──這種依照數據所得的推估資料在控速,這就是心跳錶的價值。
但是心跳技術需要自己研讀書籍,知曉各區間的差異,然後先預先了解自己的攝氧區間(用跑步機測量)、儲備心率(最大心率減靜止心率,用來更準確的知道自己即時心跳區間)、最大心率(承襲心跳效率,最大心律則是一種身體現實負荷極限值的概念)……。
我是研究控,並因此熱在其中,如果你覺得自己買心跳錶也想要更科學化的知道自己的狀態,並利用到訓練以及比賽中,那可以考慮購買,否則光只是跑完步看自己的心跳曲線,只會白白浪費了這一個心跳教練的功能
另外,也可以發現幾乎所有心跳錶都有步頻偵測的功能,因為心跳跟步頻真的是兩個環環相扣的變項,幾乎所有科學訓練都圍繞著步頻跟心跳跑呢!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根據統計數據,燃燒脂肪最有效率的其實是E區間,也就是「輕鬆跑」的心跳值,那麼如果你單純只想要減脂,就最好讓自己唯持在「輕鬆跑」的區間。(備註:相較之下,「耐力跑」就是比較著重在耐力肌的訓練,「耐速跑」就是著重在爆發力肌的訓練)
心跳補充資料:
最大心率估算公式:
http://www.don1don.com/archives/30067/%E7%82%BA%E4...
最大心率實地量測(運動筆記版本):
http://www.don1don.com/archives/30088/%E8%B7%91%E6...
(網頁的方法二比較簡便)
最大心率實地量測(山姆伯伯版本):
http://www.unclesam.cc/blog/determining-your-runni...
(我覺得這個又更清楚)
至於為什麼要量測最大心率呢?
因為每一個人的心肺效率都不一樣,有些人可能有天生神力,心跳達到180仍然像在耐力跑,有些人就是不夠力,心跳160就喘得哭天喊娘。所以收到自己心跳錶以後,務必去量測自己的最大心跳。不過銘記,最大心率量測法都十分燒心臟,建議有人陪同就是。
所以,你需要心跳錶嗎?
心跳錶的功能在於讓你更能探知現在運動時的身體概況,有助於你更認識自己的身體,進而進行更有效的科學訓練,可以有效的提高運動表現。
最起初的心跳錶,都是仰賴「心率帶」的傳輸功能,也就是將一條「心跳感應帶」綁在胸前來進行偵測。可是心跳帶有幾個問題,其一是心跳帶需要緊緊的綁在胸前,束縛感可想而知。當你進行一場一兩個小時的賽事或訓練,胸前免不了會被勒出痕跡。另外女性同胞還有運動內衣問題,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要先綁心跳帶還是先穿內衣呢?穿了內衣被束縛不夠還要綁心跳帶嗎?而且如果妳的兇器很大把,別人是美工刀可是妳是青龍偃月刀,那該又怎麼辦!?
(「叫妳們最兇的出來決鬥!」)
所以後來分別出了新科技,可以連結手錶的「手腕式心跳帶」,今年起,更是將兩者結合,出現了精美的「心跳錶」。
是說市售書籍有更多討論心率與科學化訓練的資訊,我暫且就做非常基礎的介紹即可,還請見諒。
我們來做個小結。
如果你希望運動時能夠減輕負擔,能夠更精確的探知自己每一次運動的表現,那麼你可以考慮購買GPS錶。
如果你除了探知自己的運動表現外,更想增進自己的運動表現,除了健康跑、輕鬆跑之外,還想達到自己對於運動上的期許成就(例如期待能夠2個小時內完成半馬、4個小時完成全馬之類),那你就更應該考慮購買心跳錶。
談完了基礎概念之後,接著就要開始進行每一只我刻意拿出來分析比較的諸錶們了。
很多人最關心的是,「心跳錶,該怎麼選?」
目前市面上有幾只常見的心跳錶,分別是:
EPSON-SEIKE SF-810V / SF850 B/W
GARMIN Forerunner 225 / 235 ,以及後續推出的Garmin vivoactive HR / 35 / 735XT / 935 /F3、F5X...... ( GARMIN也懂機海戰術?)
以及較少人討論的TomTom Runner Cardio。
(圖片來源:TomTom)
我們先來談談這三只反而最早問世的TomTom。
曾提過,手腕式心跳感應是新技術,而這只手錶它又最早問世,當然它的軌跡、GPS量測速度、精確度就不是這麼理想。
TomTom的賣點在於,它有眾多的替換錶帶可以選擇,雖然美醜比較涉及主觀認知,但我以為它算是眾多心跳錶中,最適合日常穿著搭配使用的。
不過除了外表以外,它的表現僅能算是中規中矩,另外GPS上傳的後台較弱。
(按:所有GPS裝備雖然都可以跟手機同步化,但更精確資料的顯示,都還是透過手錶製造商的後台網站進行轉換,所以後台做的越好、越人性化,顯示的資料就越齊全)
※更新TomTom SPARK Cardio問世,革命性的音樂GPS手錶。
TomTom SPARK有別於目前市面上所有GPS錶,可說是融合心跳錶、GPS手錶以及音樂手錶的首選。你可以在手錶裡頭放音樂,接著用藍芽傳輸到你的藍芽耳機裡。換言之,跑者如果沒有接聽電話的需求,可以帶著手錶以及耳機就出門,能夠悠遊享受音樂以及運動。
此錶還有出了各種不同版本除了外觀上的細錶帶、寬錶帶外,一共分四個版本:
1. Tom Tom Spark:GPS手錶。
2. Tom Tom Spark Cardio:多了心跳量測功能。
3. Tom Tom Spark Music:多了音樂功能。
4. Tom Tom Spark Cardio+ Music:心跳量測+音樂+GPS功能。
TomTom SPARK Cardio反倒成了市場上的一匹黑馬。他的GPS數據、以及心跳都十分穩定以及準確,詳見其他網友的開箱及測試文。
不過根據回報,的確有極少數的跑友發生音樂藍芽連結干擾的情況,客服似乎是回答受到地形的干擾,藍芽不穩定有可能會造成音樂會有斷斷續續的情況,便建議跑友應改為配戴右手等情況發生。這就發生了一個問題了,你會想要購買TomTom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便宜,二則是音樂,但如果音樂可能有疑慮,那麼可能就要考量一會。不過這是特例就是了,有意購買者可以使用網路方式購買,以方便退貨XD
在進階數據上,TomTom SPARK Cardio與Epson大同小異,但因為沒有額外的感測器,當然無法像Garmin一樣有觸地時間、振福等...訊息,但大致上都還堪用。
其餘功能部份,如果是有心跳量測功能的系列的Tom Tom Spark,都可以做到睡眠監控與心律趨勢等,當然也可以自動上傳更新到各運動平台。(馬拉松世界似乎是唯一的例外)
至於EPSON-SEIKO ,大家可能只知道它是作印表機的,事實上它可以算是SEIKO的子公司,所以提升大眾的信心,就刻意標註全銜EPSON-SEIKO。
其實最起初打對台的EPSON-SEIKO SF-810V與GARMIN Forerunner 225這兩只錶十分有趣,他們的優缺點剛好互相制衡,其一的優點恰巧就是另一的缺陷補強。
為了做個清楚的比較,以條列式來說明。
其實後來還有陸續再出了SF-850B/W、Garmin 也有再推出Garmin235,不過最起初我只有比較最初代的心率表,稍後再來個綜合比較!
(圖片來源:EPSON-SEIKO)
○EPSON-SEIKE SF-810V
定價:7990(原本剛問世時是11990,GARMIN一出,立馬降2000元,同家850B/W再出,再降2000元XD)
保固:一年
體感:優,特殊的手腕弧式設計,穿戴時顯然較無不適感
定位技術:GPS+日本頂天定位系統,後者的意思就是會額外在利用日本正上方的導航衛星,協助「日本跑者」定位,換言之,若你脫離日本時區,日本頂天定位系統就不會發揮功能。定位頻率高,確保地理資訊確實、準確。
心跳感應:準(與胸式心跳帶僅有稍微延遲)
值得一提的優點:
1.外表好看,日常搭配可,塑膠感較不濃
2.超強悍的續電,開心跳感應可以長達20小時的運作!!
3.體感一流。
有待商榷之處:
1.定位較慢(與Forerunner 225/235相比)
2.後台網站較差,導致輸出的gpx檔在某些平台可能無法正常顯示心跳,需要再透過第三方網站轉檔
3.保固不佳,過保後幾乎放生
4.即便與225相比有較頻繁的定位,但軌跡曲線卻顯然較為尖銳、較不準確,略有飄移
5.使用起來較不直覺,根據跑友實際測試,需要研讀說明書個好幾回才能順手操作。
6.手錶無恆亮功能,點擊才會顯示資訊,對於夜跑較不便利。
(圖片來源:GARMIN)
○GARMIN Forerunner 225
定價:8990(在機海戰術下,現在225約莫可以用6500上下就買到全新機種)
值得一提的是,GARMIN公司的創辦人之一,就是台灣人!
保固:一年。過去Garmin有保固神話,過去屢有跑友因為錶帶斷裂,不斷使用「一年錶帶保固法」,每年固定更換錶帶。裝置本體故障,GARMIN也是阿莎力的直接寄一只新錶給你。早期Forerunner 225曾有充電夾無法夾緊的問題,本系列甫推出時,由於銷量驚人,GARMIN先是稱呼現有瑕疵倒是都聲稱非瑕疵,較不願意處理。後續由於Epson與TomTom後繼無力,GARMIN逐漸打開市場,自2017年開始陸續有跑友/車友回報保固維修情況,已經沒有過去保固神話無條件不收費維修的情形,變成是Garmin一年保固,終身保修。
體感:略差。在手腕體感部分,毫無設計,明顯輸於EPSON-SEIKO。
定位技術:GPS。不過這就夠了,相較EPSON-SEIKO,定位頻率較低,不過定位又快又準,及變定位打得少,軌跡圖卻漂亮又圓滑,幾乎不飄移,鄉親啊,這就是GPS的專家啊!!!!
心跳感應:準(與胸式心跳帶僅有稍微延遲)
值得一提的優點:
1.保固沒話說!!
2.GPS技術的龍頭,你還會懷疑他們的GPS手錶的準確性嗎!?
3.手錶有「恆亮」功能,夜跑時便捷又安全。
4.操作人性化,據說拿到錶摸個幾下就能夠順手了。
5.儀表顯示漂亮(私以為它的字型字體很精美)
6.後台系統超強悍,無可挑剔。
有待商榷之處:
1.塑膠感濃、玩具感重,錶面積也顯然較SF-810V大顆、不美觀。
2.續電稍弱,開心跳僅10小時續航,雖然對於全馬跑者已經足夠,但對於日後想往超級馬拉松、越野馬拉松奮力者顯然不足。
3.體感差(見上文)
4.係GARMIN公司首之心跳錶,而且有點像是見SF-810V問世後急著推出的產品,外觀無創新、細節作的很糟、最著名的就是充電夾不緊,常充電不能。體感較差,勒得不舒服以及GARMIN公司因為賣太好而較不願意處理龐大的客服等負面消息。
※補充,○GARMIN Forerunner 235的問世:
本文第一次完成時,還在盛傳是否會有625或者630的版本,也就是原本Garmin 620的心率版本。不過很遺憾,620以及其衍生的系列最終仍沒有搭載心率功能,反倒是推出了225的進階版本,garmin 235。
235與225有什麼差別呢?我們可以簡單的來看。
235可以視為是智慧手錶,你可以安裝app與自己的手機進行配對;225就是只單純的運動手錶。
另外,235還搭上了620原有的進階功能,例如完賽時間預估、恢復時間預估、最大攝氧量的推算等等,不過對於620搭配心跳帶才有的「落地時間」、「振福」倒是無法感測。有一段時間由於Garmin為了做出市場區隔,而將「步輻」功能閹割掉(就是原本有此功能,在後續更新中消失),因遭抗議而始恢復。
其餘在電量上(依然為10個小時)不變,剩餘就是小幅度的調整,錶面變大、但變薄、解析度變好……等。
由於我後來在跑友的熱情聳恿,接著端出員工價,所以我就在後來買了Garmin 235,然後又再935橫空出世後,轉購買935了,在與其他原本跑友的比較之下,歸納了以下的225/235簡單比較:
兩只手錶主要差別如下:
1.connect IQ (garmin的app store)下載程式美化以及增加運動欄位。
2.智慧功能:訊息/電話通知/尋找手機/天氣顯示/音樂控制,就只有這樣……
3.更靈活/更個人化的各式頁面,無論是主頁面還是運動頁面顯示。
(4.生活監控:步數統計/睡眠感測。225原本就有之功能,只是備註)
GPS反倒沒有剛上市那般有一面倒的負評,果然在陸續幾次韌體更新以後,問題已經排除,只要戴著它出門,他會不斷地抓定位點,速度也算快。不過功能相較於225較於繁瑣,設定稍顯複雜,部分功能得查找一下說明書才行。.
對於智慧功能我有一個疑慮,若非是正在跑步,否則到底誰需要那智慧提醒功能XDDDD
不過,如果正在運動期間,智慧提醒功能可以幫助你較不會受到手機干擾,檢視手錶的訊息提醒時,可以決定要不要拆掉身上的腰包或者臂套拿手機,或者乾脆用手錶控制音樂,大致如此。
另外有點悲劇的是,硬體空間甚小。看起來下載太多應用程式,絕對會頓的。電量也只承襲了225,Garmin公司自稱全開心率及GPS可以使用11個小時,不過我實際測試,光全開心率日常生活使用,一整日就會掉20-28%左右的電量。
優點總評:(與225相仿者我就不再贅述了)
1.它就是garmin啊!
2.自由度稍高。
3.搭載前朝跑步頂級手錶620的眾多功能,包含攝氧量推算/靜止心率推算/最高心率推算(用你的心律高峰推算,建議諮詢網路上的方式量測最大心率)……等。已經快追上620的腳步。
4.二鐵可,但無一鍵轉換之類三鐵功能。
5.225只有單一運動模式-跑步,若是腳踏車或是其他運動需要事後編輯。235直接給你室內跑步/腳踏車/室內腳踏車以及「其他」。
缺點總評:
1.電量很不夠力,不適合超馬跑者。
2.智慧手錶功能雞助,不配稱為智慧手表
3.錶帶戴久了還是有點不舒服(雖然已225相比略有改善)
總結:運動功能的表現,235與225原則上應該是不相上下的。至於兩者之間的價差是否值得那兩千元,我個人持保留態度。就我個人的推敲,225有點像是GARMIN測試市場對於心率的試金之作,235則是測試智慧手錶功能的另外一個步伐,我想等到日後都搭載到9系列才會有巔峰造擊的成品出現。在目前,235轉而變成了Garmin心率運動表的入門款,雖然定價仍為10,990元,但實際上的價格約莫9,900就可以購入,如果願意費點心尋找業務,約莫7500-8300就能夠購入。
※補充,○EPSON-SEIKO SF-850B/W的問世:
EPSON-SEIKO 在2016年中,或許是見到Garmin推出了225的進階錶235,緊接著也推出了SF-850 B/W,850後面那個英文字母主要是顏色差異。
B是黑色,W則是白色。
在硬體上則與810大同小異,在EPSON的產品線中,主要可以區分為Runsense以及Pulsense。Runsense主要是專業型運動表,就像是SF-810。Pulsense的代表則是PS-600。這兩個系列有什麼差異呢?
簡單來說Runsense系列的有含GPS晶片,等於你奔馳或者運動時無須攜帶手機,對於運動偵測的表現更是其重點表現。Pulsense則需要仰賴手機GPS晶片作為輔佐,但卻提供更多智慧型手錶之功能,例如心情睡眠等比較日常的身心數據偵測功能。
SF-850的硬體規格基本上與前代產品SF-810V差不多,同樣具備氣壓感應、防水、高度偵測斜度偵測等,同樣也內建日本準天頂衛星偵測。
也同樣是超馬/超鐵表,能支援20小時連續使用時間等規格,也提供VO2 Max最大攝氧量偵測、5段運動強度提醒,以及包含碼表計時、配速模式、間歇訓練等多種訓練模式。
簡言之,SF-850等於SF-810加上Pulsense系列等於能提供手錶智能感應的馬拉松錶。
有些人可能會問,那麼SF-850與Garmin 235又有何差異呢?
提供簡表如下:(不要被這個表格騙了,跑友的評價而言,Epson是完勝Garmin的,因為Garmin的小問題實在是太多了)
功能表現\手錶 |
Garmin 235 |
Epson SF-850 B/W |
運動表現 |
1.GPS定位快 2.非每秒定位 3.軌跡較不圓滑
|
1.GPS定位稍慢 2.每秒定位 3.軌跡圓滑
|
心跳表現 |
尚稱穩定 (有被詬病不準) |
毫無懸念 |
智能表現 |
1.智能提醒 2.生活監控 |
1.智能提醒 2.生活監控 3.壓力/快樂量表 |
其餘比較 |
1.系統後台強 2.操作簡單 3.保固優、保修無問題 4.久戴不適 5.彩色螢幕 |
1.系統後台較弱 2.操作稍微複雜 3.保固不佳、無保修 4.腕帶符合人體工學 5.黑白螢幕 |
所以我們來統整一下,用很簡單的話來說。
EPSON-SEIKO SF810:穩定、經濟的心跳錶,重舒服好搭,對於日後跑超馬更是在夢想藍圖之中。
EPSON-SEIKO SF850:除了上述功能外,更想要擁有生活智能功能!
GARMIN Forerunner 225:只想要一只簡單、好懂、保固完整的馬拉松錶!
GARMIN Forerunner 235:想要多一點智慧功能的Garmin馬拉松錶!
簡單比較完了目前現有的幾只心率錶以外,可是你說,我好像不需要心跳錶,那有沒有好建議呢!?有沒有便宜又好用的GPS手錶呢?
(圖片來源:馬拉松世界)
當然要推薦的是,CP值王,馬拉松世界MW WATCH。
○馬拉松世界MW WATCH
不得不說這只錶是三鐵錶,除了路跑以外,腳踏車、游泳都行,而且功能表現幾乎不輸GARMIN的初階三鐵錶910,售價僅有5280元,又完全是愛台灣的台灣品牌,推行的「馬拉松世界」堪稱是國內最有社群感的運動社群界面,網頁板馬拉松世界除了運動紀錄外,還有完整的體重日誌、賽事提醒、鞋類評價……等,推展國內三鐵運動不遺餘力啊啊。
GPS表現中規中矩,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當然只有外型是你可能會考慮的地方.......
最讓人驚艷的是優秀的配速功能提醒和完賽時間預估,可以說是賽事時自己的路跑秘書!而且續電量驚人,15個小時也不是問題,再說也支援腳踏車配件、各項路跑擴充感測工具,是一只全方位的優秀好錶。在此價位更是罕見的搭配間歇訓練模式,更是能有效的建立自己的各項訓練菜單。
唯一缺點就是手錶陽剛氣較濃,女生戴起來會明顯較大顆,外型上較無新意。
(圖片來源:馬拉松世界)
○馬拉松世界MW WATCH 心跳三鐵錶
馬拉松世界也在2016年跟上了各廠牌心跳錶的步伐,推出了三鐵專用的心跳三鐵錶,不過因為購入的跑友太少,所以實在較難蒐羅到較為全面性的評價。
目前從釋出的資訊跟測試文章,可以確認蓄電量仍然延續了MW一貫的風格,長達14個小時,另外操作上還算順手,唯獨就是GPS定位時間稍慢,如果預算不足,後續評價也不會太差,或許可以考慮考慮。
(圖片來源:GARMIN)
○GARMIN Forerunner 35
Garmin也終於將心率技術搭載在低階的的GARMIN Forerunner 35上了,嚴格來說,我覺得這只錶一出,應該會侵略原本Garmin自家225/235的市場,更長的續電時間(官方數據13小時),而且不再搭載雞肋般的智慧功能(似乎僅有智慧提醒功能),除了基礎的進階功能(基礎的進階....這句話怪怪的),類似踏頻偵測不附帶外,也是值得推薦的好錶,售價更是只有6990元!
我認為這只錶已經完全變成基礎心率表的王者了,應該是取代原本GARMIN Forerunner 15的心律機種,親民的價格配上心率還有GARMIN一貫的GPS準確風格,很適合推薦給初入跑步界的新手。
有人可能會再問,那潮到出水的運動品牌有沒有出GPS手錶呢?
哦!是有的,那就是出名的(爛)的Nike + SportWatch還有評價大好的Adidas miCoach Smart Run GPS。
(圖片來源:NIKE+與ADIDAS,為求便利使用組圖)
○Nike + SportWatch
Nike + SportWatch說真的爛也不是哪裡差,中規中矩的GPS表現,還有稱好看的外觀,對於直接上傳NIKE+平台十分便捷,只是它的耐用度真的各種差,讓人不禁聯想到三隻小豬的大哥茅草屋。
網路上各種錶帶斷裂、穿刺傷、撕裂傷甚至中風癱瘓更是屢見不鮮,堪稱GPS界的玻璃心。如果真想購買本錶,就得養成跑步回來立刻沖洗、擦乾,放在乾燥處保存的良好習慣,有事沒事看著它,「小強!你不能死啊!要陪我更久一點啊!」這樣。
○Adidas miCoach Smart Run GPS
Adidas miCoach Smart Run GPS則在台無上市,不過國外評價稱佳,又有心跳直接量測功能,所以嚴格來說它算是心跳錶,如果真有興趣可以去買水貨來玩玩。國內水貨的價格約莫在12000至15000元不等。(這個價格……)
(圖片來源:GARMIN)
此外一定得提的是GARMIN vivoactive,相信運動手環類的產品大家都略有涉獵,也都有一定興趣。
○GARMIN vivoactive
vivoactive幾乎可以說是智慧手錶/GPS三鐵錶/運動手環的完美結合,vivoactive的賣點在跟手機同步、個人秘書、手機尋找、久坐提醒、睡眠監測、生活運動統計……等。其餘跟運動相關的功能來說,跑步、游泳、腳踏車量測風評都很棒,剛上市的時候甚至引發GARMIN 三鐵初階錶910的脫手潮。
外型來說,GARMIN更是罕見的推出了眾多替換錶帶,如果原本沒有穿戴手錶習慣的人,可以讓vivoactive成為一只日常智慧手錶、運動GPS手錶完美結合的穿戴裝置。
有些人可能會問,那麼火紅的Apple Watch,那表現與vivoactive相比又是如何呢?我不得不說Apple Watch定位還是「純粹的智慧手錶」,當然GPS晶片也有搭載,不過切記那只是它的附屬功能之一,而vivoactive雖然定位為「智慧手錶」,但它的主打賣點還是以「運動GPS裝置」為主,只是輔也有「智慧手錶的基礎功能」,兩者的取向是完全不同的!!
○GARMIN vivoactive HR
沒有錯,這一只GARMIN一直以來主打智慧生活的偽三鐵錶也增加了心跳感應功能。不過為了不壓縮到原有Garmin三鐵產品線,刻意設計並無「三鐵切換模式。」簡言之,就是提供了生活監測,新增了心跳感應的智慧生活運動錶。
他的重點仍在是在智慧生活!
(圖片來源:GARMIN)
不過說到GPS裝置,就不能不提曾經稱霸的「跑步手錶的CP值王者」,GARMIN Forerunner 620。
事實上,在心跳錶還沒有問世之時,撰文者已經幾乎打定主意要購買Forerunner 620了,身為一個精打細算,凡事都可以隨手寫出個分析比較文的研究控我來說,,竟然差點下手購買,可見我對它的評價多高。
○上一個世代的慢跑手錶的王者,GARMIN Forerunner 620。
GARMIN Forerunner 620
GPS準確與否我就不多談了,原本這只手錶的定位就是最高階的純運動手錶,再搭配GARMIN獨家的「振幅感應心跳帶」,除了可以量測心跳進行科學化數據,提供步頻資訊以外,還能夠感應你的每一步伐的「身體振頻」、「步幅」也就是每一步跨出多遠(步跨越短越有效率)、身體振福又是多少(振幅越低越有效率)、每一步伐的落地時間又是多少(步伐觸地時間越短越有效率),另外針對恢復時間的估算(根據你的運動紀錄推估你的運動恢復時間)、虛擬對手的建立(在訓練時創造假想對手,用配速超越「他」)、完賽時間的估算(以你本次訓練的效率來估算完賽時間)、攝氧量預估(以你心跳值來估算攝氧量,提供增減速的建議評估)……等。在在都顯示這完全就是慢跑手機的王者,在心跳錶問世前,你幾乎找不到能夠提供比此更棒、更科學化的數據了。
只不過,在心跳錶問世以後,這只Forerunner 620前途便堪慮了起來,因為它的主要賣點就在它搭配「振幅感應心跳帶」所能夠輸出的科學數據。目前Garmin已經大幅降價,如果不排斥使用心跳帶,甚至對於心跳感應不甚在乎的跑友,或許也可以考慮這一只已跌破在原價格一半以下的優質手錶。
最後,你可能會問,「什麼!?就這些!?可是我想要炫富啊!?這些都不夠!」
不要擔心,要炫富當然也有,以下提供關鍵字,讓大夥自己去google,就知道什麼是炫富、什麼是真正的炫錶。
○Garmin Fēnix 3 藍寶石款/HR Fēnix 5系列
○SUUNTO Ambit3
還有還有,你可能會說,怎麼沒有介紹其他品牌呢?
因為我覺得……其它的幾乎都不足一提,並不是說不好,而是以上介紹的這些都太過於耀眼,撰文者之所以會起心動念寫起本篇文章,主要是自己購買gps手錶過程中的頻繁比較,後來乾脆整理一番,鎖定的預算也是在6000-10000左右,所以就對跳萬以上的手錶沒有多做涉獵。
真的要介紹、要分析比較會寫不完,撰文者只能針對基礎概念還有常見的各錶進行簡單比較,其他在疊上去的款式就不多著墨了,還望諸位見諒,如果有錯需指正,還勞煩不吝指導。
有人可能會反應為什麼手錶的分析篇幅比較少,針對理論卻著墨很多呢?
我相信如果你連理論都不願意看,那麼更代表你不需要心跳錶,只要不嫌煩,握手機跑全馬也無所謂,因為即便買了心跳錶你也不會起而研究,只是浪費。
如果你閱讀理論,尤其是各心跳區間的介紹覺得意猶未盡,那麼恭喜你,信用卡掏出來刷了啊!
最後最後,要提出來稍微談的是Garmin 735XT以及935!
○Garmin 735XT
以Garmin的命名邏輯來看,XT系列就是三鐵錶的代稱。前一代有XT冠名的莫過於目前市面上最強悍,也幾乎是唯一的三鐵錶920XT,不過你並不能把這只錶當成是920XT的下一代手錶。因為嚴格來說,以735XT的蓄電量來看(14小時),要完成一場超鐵226仍有其風險,所以735X搭載了「邊充邊用」的功能。換言之,GARMIN公司知道這只錶的蓄電功能不足,所以讓你可以一邊進行三鐵/超馬,一邊使用。
但以這只錶的售價來看,高達16990元的售價,甚至還比920XT的價格還要高,而唯一不同之處就是這只錶不用讓你戴上心跳帶就能夠感應心跳,另外還新增了最新功能「左右平衡」(需要配戴心跳感測器才有辦法提供數據),以偵測你左右腳的落地比重、比例,但是蓄電量卻大幅減少,從920XT的20小時降為14小時,而且部分功能上,還比中階手錶vívoactive® HR還要弱....
但它的設定上已經比前幾代的225/235更加靈活,如果對本錶有興趣,建議去找尋其他跑友的相關開箱文。這只手錶在935橫空出世以後,已經大大地被逐出了前段班的行列.....
○Garmin 935T
935嚴格來是是貨真價實的三鐵表,標準的三鐵錶功能他都有,舉凡單鍵切換、長按下鈕切換運動模式,種類繁多的運動模式.......等。咦,那到底為什麼要出一個935,看起來735XT不就可以搞定這些功能了嗎?
兩隻手錶售價完全一樣,的確是可以好好比拚一番。
935與735XT具體的差距在於:
1.蓄電量提升為20HR (Garmin心率表首支超馬/226巨作)
2.內建樓層感應
3.支援22mm快拆。
4.送你RD跑步動態感測器。
光這四點就令人十分經驗了。先提的當然是電量的升級,從14小時升級為20小時,這中間勢必有巨大的發展,但735XT與935問世的這半年之間,Garmin旋即做到了;樓層感應這似乎沒啥,這其實是735X被人詬病的功能,樓層感應vívoactive® HR就內建,735XT卻無;22mm快拆則是與Fenix5系列共用,935可以說是運動旗艦,Fenix可以說是日常與運動的完美結合,但Fenix系列與935的功能幾乎沒有任何差異,唯獨不同之處就是Fenix5X支援地圖模式(可以顯示完整地圖),另外就是外型上,Fenix系列則有較多金屬元素(換來的是漂移的gps軌跡QQ)及藍寶石的錶面,935塑膠感較重,錶面也只是玻璃錶面,不過金屬按鈕設置則大大地提昇了整體質感。就快拆實際功能運用上,大概就是三鐵轉換較方便(腳踏車-跑步),又或者你想要隨心情拆裝錶帶較為順手。
最後要說的則是上文的4.,RD,如下圖。
如果說735XT的種種新增的「左右觸地平衡」、「移動效率」、「觸地時間」都需要額外購買心跳帶才能夠實現,但售價16,990的735XT,要再花上至少2000元才能夠分析表現數據,但935一樣售價為16,990元,卻送了這一顆不過1元大小的跑步動態感應器。只要夾在褲頭,就能夠量測上述數據,你看935一出,735XT是不是就不用賣了?
本文重點仍在各項手錶的簡易比拚,並不是單一設備的測試文章,就不再就935多做評比,但看了上述我的簡易比拚,不曉得會不會讓你覺得735XT很糞?但其實不會,735還是有一些開創性的功能,不過一樣的價格下,935有了更完整的功能,所以實在無須考慮735XT。
從上文看起,除了935有著最完整的功能外,其餘手錶仍各有優劣,但935實在是遠遠了超出的本文的比較範圍,再請閱讀者斟酌自己的需求囉~
後記之一:針對路跑裝備我大概已經貢獻畢生所學了XDDDDD
後記之二:撰文者並沒有任何運動生理等相關背景,所有知能都是仰賴網路文章、各式運動書籍及自己歸納整理而來,所以如果有錯需要指正,麻煩協助指導,謝謝!!
留言列表